王清任淤血理论浅析

                           河北中医药大学   崔博伟

    《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气属阳,血属阴,载气者血也,运血者气也,气旺则血充,血盛则气足,气血调和则阴平阳秘,百病不生,若气血不和则阴阳失调而疾病生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张仲景首创“瘀血”病名,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描述了瘀血的主要症状、脉象和治疗原则,创立了桃核承气汤、抵挡汤、下瘀血汤、大黄蟅虫丸等著名方剂,初步形成了血瘀证的治疗框架。王清任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识到气血理论的重要性,提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

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中共列举50余种血瘀证,载有20余首活血化瘀方剂,是公认的以善于辨治血瘀证而闻名于世的医家。王清任特别强调气在血瘀证形成中的影响作用,重视气血关系,云:“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和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并认为,不但有“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之气虚血瘀,也有“气有虚实”“血有亏瘀”之气滞血瘀、血虚血瘀。除此之外,“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即寒邪凝滞经脉、热邪灼伤津液均可造成血瘀。对血瘀证的病因认识十分全面。

在对瘀血的认识上,王清任又有“久病入络为瘀”之说,在治疗上,有“审气血之枯荣,辨经络之通滞”,无形中将自身思想与叶天士的学术观点相契合,而叶天士亦有“气虚则补中以行气,血衰则养营以通络”的论述,这与王清任的立法组方特点亦有一致性,二者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有相须相使之妙,共同延续发挥了《素问·调经论》载:“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及“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治疗原则。

在血瘀证治疗上,王清任遣方用药不忘气血并调。气虚血瘀者补气为主,辅以化瘀,其补气最擅应用黄芪,用量少则八钱,如治疗产后抽风的黄芪桃红汤;多则八两,如治疗半身不遂的补阳还五汤;一至四两使用最多,如治疗腿部活动不利的黄芪赤风汤。在补阳还五汤的方后服法中,王清任特意嘱咐“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芪,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致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足以表明其对黄芪的重视。至于以血瘀为主者,王清任用药则变为化瘀力专,理气灵活[5],理气药按瘀血部位不同而不同,理气的同时以引经报使之用。如治疗胸中血瘀证之血府逐瘀汤,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活血,四逆散加开郁滞之气机,桔梗引诸药于膈上,又添牛膝引血下行;治疗肚腹血瘀证之膈下逐瘀汤,用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等化瘀,又用乌药温暖下元,香附、枳壳行气疏肝,延胡索、五灵脂活血止痛;治疗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证之通窍活血汤,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并兼老葱、麝香、黄酒引药达于经络、通阳开窍,川芎亦可引诸药上至巅顶。

王清任的淤血治法有以下几种:

  1. 分部逐瘀法。王清任依解剖部位辨证血瘀,“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而针对少腹血瘀或胞宫血瘀又立少腹逐瘀汤;针对痘疮“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而立通经逐瘀汤治疗;针对“气血凝滞脑气”设癫狂梦醒汤、会厌部血瘀立会厌逐瘀汤等。
  2. 补气活血法。针对气虚血瘀证,将补气药与活血药有机配合,创立补气活血法。使气足而血活,补气以活血,且化瘀而不伤正,补气而不留邪,达到“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见《医林改错·黄芪赤风汤》)的治疗目的。
  3. 通窍活血法。窍者,乃指五官七窍、毛窍、心窍等。若窍道瘀阻,气血不行,每致五官、皮肤毛窍、心窍闭塞不通而为病,而皮肤毛窍血瘀所致“毛发脱落”“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如墨”等;眼窍血瘀之患“眼疼白珠红”;鼻窍血瘀之患“糟鼻子”;耳窍血瘀之患“耳聋年久”;口窍血瘀“出臭气”;等。
  4. 解毒活血法。这是他为霍乱吐泻、天花等传染病,提出“活其血,解其毒”治疗原则,将解毒法与活血化瘀法结合起来,创解毒活血法,如治疗霍乱上吐下泻的解毒活血汤、治疗天花的通经逐瘀汤,均属此法的代表方剂。

5、清热化瘀法。针对血热而瘀之病机,将清热法与活血化瘀法结合运用。如治疗“瘟毒烧炼”气血凝滞所引起的霍乱、天花,即选用了清热解毒药与活血化瘀药相配伍;而对于瘀久化热者,如积块日久、小儿痞块等出现瘀热,可选用清热凉血化瘀法;膈下逐瘀汤所用丹皮、赤芍之类,即寓清热凉血化瘀之意。

6、理气活血法。他巧妙地将舒肝理气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创制了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癫狂梦醒汤等,使理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更加扩大。

7、回阳化瘀法。本法系王清任抢救霍乱吐泻引起的元气衰竭、阳衰血瘀之危症时,创造性地将回阳救逆法与活血化瘀有机配伍而成,验之于今,现代医学对休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所采用的抗凝剂等,仍没有超越百年前王氏所创的“回阳化瘀”法治疗思想。   

 8.攻下逐瘀法。本法是将通里攻下法与逐瘀活血法相结合而成。通过攻下通里,使瘀血邪毒从肠腹排除。如《医林改错》列举的“加味止痛药散”、“古下瘀血汤”等,均为本法的代表方剂。

9、温中活血法。系将温中健脾法与活血化瘀法结合运用之法。如王氏创制的止泻调中汤,即选用黄芪、党参、白术、附子、良姜、官桂等温中健脾药与当归、川芎、红花、白芍等活血养血药相配伍。

10、滋阴化瘀法。病久、瘀久皆易伤阴,特别是瘟毒感染之热性病,由于“瘟毒烧炼”更易伤阴,引起血瘀阴伤之症,王氏将活血化瘀法与滋阴养血法灵活结合。

11、通痹逐瘀法。王氏认为风寒湿热之邪“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当属血瘀。此时若“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医林改错·痹症有瘀血说》)。因此用温热发散、利湿降火或滋阴等均难收效。

12、温经化瘀法。血遇寒则凝泣。对于经脉虚寒,气血瘀阻,既要温经散寒,又要化瘀以通经,才能标本兼治,相辅相成。王清任取《金匮要略》温经汤合《和剂局方》失笑散加减化裁,成为温经化瘀有效之方。

13、活血化痰法。气郁则血瘀,气郁湿亦聚。情志郁结,不但可以导致血瘀不行,且可导致湿聚痰生,往往形成痰瘀互结为患;若痰瘀互结蒙心滞脑,亦可引起情志病症,如癫狂证等。王氏认为“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是癫狂证的主要病因

14、化瘀调神法。如王氏创制的足卫和荣汤,除用补气活血药物外,选用酸枣仁一味养血调神定惊,治痘后气虚血瘀所致抽风等证,即将活血化瘀法与养血调神法结合运用。

首页    交流活动    王清任淤血理论浅析
发表时间:2024-03-15 06:53

王清任淤血理论浅析

在线评论

要闻推荐

要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