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要像雷锋那样正确对待人生
——再读雷锋“人生日记”感怀
冯健
雷锋如果还健在的话,今年即届80大寿。可痛惜的是他那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定格在22年,迄今已因公殉职58年。作为雷锋的同乡和生前好友之一,缅怀雷锋的光辉人生,再读《雷锋日记》特别是其中那些着意谈论人生的篇章,追忆往事,探究事理,我更加深切感悟到,雷锋的这些日记微言大义,寓意深长,铭记着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他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其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令人因之倍受启迪与鼓舞。
(一)
《雷锋全集》(华文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辑录的163篇日记,系雷锋1958年6月至1962年8月所写。其中至少有18篇的内容,以谈论与人生相关的课题为主,分别为1958年1篇、1959年3篇、1960年4篇、1961年和1962年各5篇,并另有多篇日记中还以长短不一的篇幅结合谈论人生的相关内容。诸多篇章人们耳熟能详。这些日记显示,早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时年17岁多的雷锋就已注意探讨人生的目的、意义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一以贯之,身体力行,硕果丰盛。为方便研讨起见,在此我们不妨将雷锋写的这部分日记权称雷锋“人生日记”。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而今的《雷锋日记》首篇在1982年以前的各类版本中均未曾有过,自1982年以后问世的版本方可见此篇,全文如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取)者。
这就是而今已被人们视之为经典与箴言的“雷锋七问”。据其手稿影印件辨析,该文系雷锋(时用名“雷正兴”)1958年6月7日写于团山湖农场。据雷锋1958年11月12日向看了此文的杨必华披露:原本是几个月前《望城报》约他为“青年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但他想了好些天也没有写出来,只写了这么一段话,又觉得没头没尾不像一篇文章,故没有给报社寄去,而将它随意夹在《不朽的战士——湖南革命烈士传略》一书的书页里。雷锋把这本书从望城带到鞍钢,且后又带到部队。又据已故著名军旅作家陈广生披露:雷锋因公殉职后他在参与整理雷锋遗稿筹备展览时,不知为什么竟把雷锋1958年6月7日写在两页稿纸上的一篇文稿夹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被忘却多年后才被发现。恰逢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特约他负责选编出版一本《雷锋日记诗文选》,内容包括雷锋从1958年至1962年所写的大部分日记和诗文。他在选编时就按这篇文章写作时间作为一篇日记编入书中,且列为日记首篇,从而使之在暌违近20年之后终得以与读者见面。事出偶然,却不无某种必然因素寓于其中。
概览全文,雷锋“七问”以问作答,言近旨远,分3个层面提出7个系列式问答,揭示主题:“人活着为什么?”亦即“怎样做人”。其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概而言之即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献。一言以蔽之曰:“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在雷锋短暂而光辉的22年人生中有18年是在家乡湖南望城度过的。在解放前的将近9年间,不足7岁即成孤儿的雷锋饥寒交迫、血泪作伴、苦海余生。随着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雷锋获得了解放和新生。高小毕业后即被望城县委破格招录为公务员,正式有了为党和祖国人民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雷锋不负时代,知恩图报。有火一样的政治热情,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崇尚真善美,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社会,各项工作都很出色,崭露头角。且他敏而好学,自学成才,是一个颇有才华怀有“作家梦”的爱文学、爱写作的“文学青年”。雷锋在望城县委机关特别是在团山湖农场,在工作或劳动之余,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诗文。“七问”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堪称雷锋在望城成长的“标志”。标志着雷锋在望城已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标志着雷锋在望城对祖国和人民乃至人类的美好未来已有了相当明确与自觉的担当意识。
当年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写“七问”的25天前,即1958年5月12日湘江洪水肆虐,大堤溃决,团山湖农场顷成泽国,场部驻地杲山庙亦被洪水围困。雷锋不畏艰险、不怕苦难、舍生忘死、抗洪救灾。洪灾深重没能动摇雷锋的意志和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他激情满怀,穷究事理,欣然命笔,以“七问”的形式,着意叩问人生、叩问世界、叩问生活、叩问你我他,把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提到“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揭示人生应有的思想境界、抱负与担当。有道是“诗言志,言为心声”。不难理解,雷锋笔下的“七问”之篇,无疑既是此时此际他的人生态度以及工作、学习、生活的目标和追求的写照,亦是他矢志不渝投身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初心的自白。还有,“七问”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与雷锋精神同条共贯、一脉相承,二者内涵外延相映重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评说我们自可将“七问”称之为雷锋精神的核心,亦不啻解读雷锋人生传奇的“精神密码”。
(二)
翻阅《雷锋日记》即可发现,雷锋在写了“七问”之后的4年多时间里,他义无反顾,满怀激情,联系实际,对人生这个课题从诸多方面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认知不断深化,自己人生目标更加明确。请看实例:
——雷锋刻苦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据以正确认识人生、对待人生。他在1961年11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1961年9月22日至11月27日后不久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雷锋先后有两篇日记写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纪念白求恩》的心得。他在前一篇中写道:“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像白求恩同志那样,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
——雷锋深知革命者应该树立革命人生观,具有把一切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实际行动。他在1959年12月8日和1960年12月8日的日记中一再写道:“一个革命者,当他一进入革命行列的时候,首先要确立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处处为党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能够为党的利益,为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他在1960年8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他在1961年10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
——雷锋把献身于祖国人民作为人生“崇高的行为”,并以此作为自己活着的目的。他在1961年10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人生总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却重于泰山。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在此后17天即10月 20日的日记中他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在1962年3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你崇高的行为就是献身于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祖国效忠,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立功。”
——雷锋在“七问”中提到的“螺丝钉”,在1960年1月12日与1962年4月17日的日记中又两度谈及,托物抒怀。两文在肯定螺丝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同时,前者还写道:“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后者还进一步写道:“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随时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认为有远大理想、行稳致远、苦干实干才有美好的青春。他在1959年10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在1960年11月7日的日记中他写道:“时刻准备着......把自己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在1962年3月7日的日记中他写道:“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雷锋写了多篇日记谈论什么是人生的幸福。在1962年2月10日的日记中他写道:“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在1962年4月4日的日记中他写道:“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在1962年8月6日也就是雷锋因公殉职之前的11天,他就上述同类问题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听一位同志对另一位同志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
——雷锋也爱“追星”。他以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作为人生学习奋斗的榜样。他在1960年12月27日的日记中摘录了方志敏烈士遗著《可爱的中国》中的一段名言,接着写道:“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要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他在1961年11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我要以黄继光、董存瑞、方志敏等同志为榜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
用不着罗列再多事例了。以上我们在解读“七问”的基础上,又分7个方面摘录了20多篇相关日记片段,既为我们认知雷锋这近五年间坚持不懈地探索人生诸多话题的言与行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亦定然激励人们产生强烈共鸣并用以启迪思想了悟人生奋然而前行。
(三)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人不是一个自然的存在,人是一个生理的、心理的、伦理的存在,亦即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所以,古往今来,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免在探讨和追问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活?我们生命的意义何在?生命的价值如何去实现?在这个方面,即如前述,雷锋“七问”及其他相关日记的探讨和追问堪称典范。雷锋“人生日记”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探索人生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坐标点。这个最佳的“坐标点”,援引青年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为公共谋福利”,“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为人类而工作”,“为人类而牺牲自己”。援引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从“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出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历史把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伟大的人物”。(青年马克思语)雷锋的光辉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范例。尽人皆知,雷锋不只是包括“七问”在内的“人生日记”创作者亦是其虔诚的践行者。雷锋知行统一,说到做到。他从学生时代开始特别是到县里工作以来,即如前述一篇篇“人生日记”显示的那样,他忠贞不渝,严以律己,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处处忘我利人,乐于奉献,乐于助人,关心人,体贴人,自觉地为大家做好事,献爱心,不怕苦,不怕难,干一行爱一行,甘当“傻子”,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从而铸就了他在望城青春之旅的飞跃与传奇。挥手离湘北去后,踔厉风发。鞍钢的冶炼,使雷锋当年在望城业已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经由社会实践、党的教育、个人努力而逐步形成的好思想好品格,再接再厉,得以“强化”和“优化”,遂成“上品精钢”。再加伟大的人民解放军部队的淬炼、升华与提携,上品精钢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利剑”,最终用年轻的生命铸就了光荣的永恒,将人生推向光辉之巅,成为时代楷模和被历史公认的一个伟大人物。
(四)
雷锋“人生日记”是雷锋从望城伊始,继而在鞍钢、在人民解放军部队合计近五年间的工作、学习、演练与实践中探索“人为什么而活着”的这一古老而重大命题的真谛思想升华的生动记录,因而亦是雷锋的人生哲学,是雷锋志存高远面向未来的人生宣言和初心的自白,是雷锋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半个多世纪过去,雷锋“人生日记”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并没有“过时”,依然是人生准绳而被越来越多的人遵循,用以作为谱写自己人生答卷的指南。试看今日神州大地,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人民解放军部队、在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旗帜上,无处不闪烁着雷锋“人生日记”揭示的理念与精神的光芒。
“纪念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纪念雷锋诞辰80周年,最好的行动就是像雷锋那样正确对待人生,像雷锋那样做人。在今日中国,躬逢“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在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好机遇与平台。时代在召唤,未来在召唤。这就要求我们见贤思齐,学习雷锋好榜样,把传承弘扬雷锋“人生日记”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正创新,更好地端正人生态度,明确人生的目的、意义与价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不负韶华、砥砺奋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优异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实际行动,谱写自己无愧于祖国与人民、无愧于时代与历史的美好人生答卷。
做人就要像雷锋那样正确对待人生——再读雷锋“人生日记”感怀
- 2024-09-28
- 2024-09-27
- 2024-09-24
- 2024-09-23
- 2024-09-13
- 2024-09-10
- 2024-05-24
- 2024-04-17
- 2024-03-24
- 2023-10-27
- 2024-05-28
- 2024-04-17
- 2024-08-22
- 2024-04-10